一章木椅

2016年5月1日 / 当代书籍 / 0 条评论 /

cover

今天旧书为大家推荐一本Cathy最近在看并且非常喜欢的书《一章木椅》。
先来说说作者赵广超,生于香港,早年就读于法国贝桑松艺术学院及巴黎第一大学,主修造型艺术及美术与设计分析,为法国国家高级造型艺术表现文凭硕士。20世纪80年代回港,从事艺术及设计教育,曾执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及香港理工大学等院校。代表作有《不只中国木建筑》、《我的家在紫禁城》等。梁文道称他的工作方式为“作书”,在他的书中图文并重,将艰涩的文化,化成趣味。所以他的书读起来从来不觉得长,一口气就看完了,适合大家在阳光明媚的假期来品读。
在介绍木椅之前,作者首先讨论了中国古人“坐”的几种方式,“坐、踞、跪、跽”。

图1
从夏商至汉,古人都是“席地坐”或是坐在床榻上,后来由于魏晋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挑战,唐一代皇族本身就有外族血统和不拘小节的性格,才有了后来的高足坐具。
总结坐具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夏商至之战国两千年“席地而坐”,第二个阶段从秦到唐的“床榻而坐”,最后一个阶段是宋之今的“垂足而坐”。

图2
家具形式的改变带来了建筑空间与生活习惯的改变。

图3
终于要讲木椅了~
作者在下卷主要介绍了一把 “南官帽椅”,这把椅子外形和其他座椅比较并不突出,且是明清官宦贵族人家最常见的一把椅子(可在明清画系里出境率最低)。这把椅子无论从用材、结构、造型、功能上都是用功而设,绝无半点虚饰。
官帽椅分两种: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

图4
两者区别在于构件交接处,四出头官帽椅带有北方直率的个性,南官帽椅则更为简单质朴流露出南方的温润性情。至于为什么叫“官帽”还是大家自己看书吧~
一把南官帽椅选用檀科木料,共有42个构件通过榫卯方式连接,最终成为一棵可以坐的树。

图5
古人大到建筑小到家具陈设都有着“模数”的基因,在同一个金字塔下寻找着凝重与舒展的平衡。连一把南官帽椅都带着大木梁架的气派。

图6
椅子的款式不同取决于靠背,靠背形状与角度决定了人的状态,作者认为人的背部越往后靠,社会性的参与成分越低,也越是私密。

图7
一把椅子除了这种仪式感,古人还将中医穴位之术融入一把椅子的设计之中,在椅下设置踏脚,按摩足下涌泉穴,打通身体奇经八脉。

图91
南官帽椅唯一的装饰是椅背上的牡丹花,采用类似漆器剔红造法,落地也没有完全收拾干净,留下几刀交错,漏出真正一级木材的痕迹。体现了古人“否极泰来”“过犹不及”的思想。

图10
看一章木椅,其实品味的是古人的生活哲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