隈研吾作品集

2016年1月24日 / 当代书籍 / 0 条评论 /

隈研吾(Kengo Kuma)日本建筑师,曾获日本、意大利、芬兰等国之建筑奖。建筑作品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,在业界被称为“负建筑”、“隈研吾流”;又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,运用木材、泥砖、竹子、石板、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,结合水、光线与空气,创造外表看似柔弱,却更耐震、且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的“负建筑”。
1954年生于神奈川县,197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研究所、取得建筑硕士学位。1990年,隈研吾在东京青山创立了隈研吾建筑师事务所。知名作品有“龟老山展望台”(1995)、“水/玻璃”(1995)、“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”(1995)、“森舞台/宫城县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”(1999)、“石之美术馆”(2001)、“马头町广重美术馆”(2001)。近期作品有“长城下的公社/竹屋”(2002)、“长崎县立美术馆”(2005)、“三得利美术馆”(2007)。2015年12月22日以奈良法隆寺五重塔概念的设计,击败大师伊东豊雄团队出线,拿下2020年东京奥运主场馆“新国立竞技场”设计案。
隈研吾的展露头脚,作为建筑评论家比建筑师来的要早,从《十宅论》, 《再见,后现代主义》到《新建筑入门》,到《反造型》,到《负建筑》,他的建筑理念变得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和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背道而驰,凝结了他理念的“负建筑”和“反造型”两个词不胫而走,成为流行语。
在建筑设计实践中,隈研吾极力避免混凝土,却对自然材料的研究与创新充满热情,广重美术馆利用了当地的杉木,芦川石材美术馆利用了当地产的石材,高柳町的阳乐屋和三得利美术馆利用了看似柔软的日本和纸,长城下的竹屋利用了中日文化中柔弱却充满力量的竹子,这都是隈研吾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创造出“以柔克刚”的建筑的典型例子。

此次“旧书”分享隈研吾 先生的四本书《十宅论》,《负建筑》,《自然的建筑》及《隈研吾作品集》,小伙伴们自行体会大师理论与设计的完美结合吧。